湖北日報聚焦報道
武漢商業節奏再加速。上一座天街開業還不到一個月,新的天街又來了。10月17日,新榮天街開門迎客,漢口后湖區域商業迎來升級;而國慶前亮相的武漢濱江天街,黃金周8天吸引80萬人次、銷售額超5000萬元。更早些,8月花山河上岸公園已試營業,點燃花山新城商業氛圍。兩個月上新三座商業體,背后是湖北聯投在城市更新賽道上的一次集中落子。
高質量供給,釋放新消費需求。城市更新進入2.0版本,發展邏輯已從“規模擴張”邁向“存量提質增效”的新階段。依托成熟的社區、高效的城市交通網,商業也從單一購物升級為復合生活場景。湖北聯投的三座商業項目精準錨定社區需求,把超市、文體、社交等功能打包到“家門口”,消費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場景順勢生長。
“總算盼來了開業。”家住花山新城的何女士,趁著花山河上岸公園商業體開業招商,盤了街邊的鋪子準備開間咖啡館,“終于有個能讓年輕人坐下來聊天、放松的地方,以后我的店也能成為街坊們的社交據點。”
花山新城過去缺少商業配套,上岸公園不僅補齊了超市、影院、健身等基礎消費場景,更在口袋公園里辦起市集、露營區,讓商業從購物中心回歸生活中心。
在漢口后湖,新榮天街未開業前就已成街坊熱議話題。“以后在家門口就能逛吃逛吃,不用再往外跑了。”一位居民的,說出了大家的心聲。新榮天街填補了后湖東部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空白,將成為新的品質生活地標。
即便是在武漢商業密度最高的武昌濱江片區,湖北聯投也通過差異化創新找到突破口。作為聯投清能集團與龍湖商業聯手打造的力作,武漢濱江天街以40%的首店比例、公園式商場的獨特場景,在激烈競爭中開辟出新賽道,既豐富了武昌濱江商務區的商業形態,也為市民提供了“商務之余能放松、日常消費有新意”的空間選擇。
“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,商業煥新也是關鍵一環。”湖北聯投投資管理部負責人胡銘直言,聯投的思路是以優質“城市合伙人”的身份參與城市建設,因地制宜補短板、精準適配提品質,通過可持續運營讓存量空間持續煥新,滿足不同片區居民的生活與消費需求。
從“有沒有”到“好不好”,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,正成為城市更新的指揮棒。商場不單單只能買買買,還是詩與遠方的目的地。
漫步花山河上岸公園,遠眺可見起伏的建筑輪廓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,近觀則能感受親水步道與生態濕地帶來的自然野趣。家住花山的左先生說:“特別適合遛娃,開業之后我和老伴幾乎每天都會帶孫子來這里轉轉,看著燈光和水景,心情更舒暢。”
作為武漢首個“公園+濱水+商業”POD綜合體,上岸公園以9.1萬平方米恢弘體量激活花山生活新場景,為近20萬居民提供一站式購物、娛樂、休閑體驗。國慶期間,這里搖身一變成為微度假天堂,超絕松弛感讓不少人直呼“在家門口就能度假”。
“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盒子商業形態。”聯投置業副總經理龐穎介紹,項目在規劃之初就強調非標商業,將自然景觀、公園場景、社交需求與消費功能深度融合,打造出武漢首個真正意義上的“商業公園”。
武漢濱江天街在社交媒體上成為打卡新地標,也印證了自然與消費融合正成為留住消費者的關鍵密碼。國慶假期,不少消費者專程來此體驗“公園里購物”的新鮮感。武漢濱江天街自規劃之初便自帶高光屬性。1.3萬平方米的曠野公園,全齡人群都能各得其樂。白天,大人們在草坪邊喝咖啡、拍照,孩子們在動物園區奔跑;夜晚,露臺燈光亮起,三五好友小聚聊天,日咖夜酒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度假地。
室內空間同樣充滿驚喜。中庭270°江景視野的沐光島內,一棵近三層樓高的大樹綠意盎然,透過22米高的玻璃幕墻眺望江面,松弛感撲面而來。國慶當天,和同學相約來武漢聚會的周女士,結束購物后在中庭景觀餐廳用餐時感慨,“看到落日和江景同框,有種在景區吃飯的氛圍感。”
“我們希望濱江天街不僅是購物中心,而且是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,讓大家在平日里就能收獲微度假的體驗。”聯投清能集團負責人介紹。正是這種“公園里的商業、商業里的公園”的理念,讓武漢濱江天街開業就成頂流,成為江城商業的新風向。
新需求催生新機遇。湖北聯投正以“城市更新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”的定位,將商業生態與區域發展、民生需求深度融合。湖北聯投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將以商業生態激活空間價值,以功能補位與場景創新持續提升城市能級、優化城市結構,讓市民的幸福感觸手可及。
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447號